打造热带果蔬重点实验室 服务冬季“菜篮子”
安全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信息来源:海南省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发布时间:2023-03-21

一、内容简介

海南自贸港建设,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是主导产业,同时海南正成为东南亚热带果蔬进口中转站,《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均强调加强食品安全管控。海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人民冬季“菜篮子”“果盘子”。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视察时强调,努力做强做精做优热带特色农业,重点建设好国家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和热带水果基地。2022年2月,王勇国务委员在我中心调研时指出,把实验室建设好,为自贸港食品监管贡献科技力量。

图片74.jpg



图1 国务委员王勇同志到实验室调研

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9月正式批准,依托我中心建设“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热带果蔬质量与安全)”。为高质量服务自贸港食品安全监管和产业发展,我中心坚定走“科技强检”之路,用创新驱动发展,努力建设研究型检验检测机构。通过重点实验室建设,我中心在省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科研服务监管和产业、自贸港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保障全国冬季果蔬安全,服务自贸港食品安全监管,促进热带果蔬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图片75.png


图2 重点实验室批建通知

二、工作创新点

(一)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强省级平台建设

通过重点实验室建设,我中心开展食品安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研究,带动检验检测能力迅速提升。紧密围绕海南自贸港实际监管需要,以及热带农产品地方产业特点,2022年针对一大批高难度检测技术进行专项能力建设,食品中农药残留、真菌毒素、污染物及元素、营养成分、基因成分、微生物和寄生虫、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等方面检验检测能力大幅提升,填补了咖啡等农产品品质检测、植物源性和动物源性食品基因鉴定等方面的多项检测空白,检测能力和质量管理基本达到国际互认水平。现有CMA检测资质达2365项、328个产品标准,3大领域、11个子领域、22个产品类别,实验室获得CNAS认可,是国家食品复检机构;参加国际和国家级权威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43项,获得满意的效果。

逐步建立起热带农产品的危害物快速侦查体系。针对香蕉、芒果、豇豆和芹菜等,建立350种农药残留及其代谢物的高通量非靶向筛查技术,并建立膳食风险评估模型;应用改进的QuEChERS法结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建立一种检测热带水果中3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杀菌剂残留的分析技术;建立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9种真菌毒素的筛查技术等。还针对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重大活动,建立了以果蔬为主要对象的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检验检测体系。为我省食品安全监管发挥了有效的基础性、保障性、兜底性及引领性技术支持作用。

图片76.png



图2 博鳌亚洲论坛保障小组

(二)积极转化科研成果,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重点实验室在热带果蔬危害物检测技术、控制技术和风险评估等研究方向,按“全员调动,多点开花,重点培育”的思路,多元化配置研究工作。2022年,设置自主研究课题22项,重点研究课题2项,基础应用研究课题11项;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8项,为重点实验室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点实验室2022年9月获批建设以来,积极进行科研创新并成果转化。在检测技术、风险评估、品质研究、保鲜技术等方面发表高水平论文51篇,其中SCI一区论文13篇,SCI二区论文12篇,中文核心EI源等期刊26篇;制定《樱桃番茄》《椰子水灭菌技术规程》《兴隆咖啡 生咖啡》等食品标准25项;获得样品采集、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前处理设备等方面专利授权10项。同时,积极将研究成果用于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和促进产业发展,比如果蔬中农药残留高通量非靶向筛查、肉类食品中多种药物残留检测、微生物复合抑菌涂膜剂保鲜、海产品中生物胺快检、大米硒含量和硒形态分析、食用油中系列真菌毒素筛查、生食果蔬中致病菌分布监测、海南黄皮关键性口感物质筛查支撑品种培育等。

(三)厚待重用现有人才,着力培养未来人才

对内深挖潜力,对外合作交流,着力加快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2021年9月批建后,立足队伍实际,建立组织机构,成立3个研究中心,8个课题组。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8家高水平机构开展合作交流。与海南大学、海南医学院等4家本岛高等学院签署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及本科生实习基地。“请进来,送出去”,外请专家7人次进行讲座培训,通过“大练兵”组织内部培训30余次,外派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和交流17人次。

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9名高级职称人员成为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10余名同志逐步成长为重点实验室的科技骨干力量,3名同志在职在读博士研究生,国家级专家5人,海南省高层次人才15人,省级专家20人。已培养海南大学和海南医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57名,指导毕业论文25篇。


图片77.jpg


图3 邀请国家风险评估中心老师培训

三、工作成效

(一)社会效益情况

1.为食品监管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重点实验室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丰富技术手段,有助于保障我国冬季“菜篮子”“果盘子”安全,服务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也是自贸港优化营商环境的保障。实验室批建以来,承担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检、风险监测、评价抽检、专项整治等9195批次;承担应急、投诉、案件、复检等50批次;顺利完成博鳌论坛 2022 年年会食品安全保障任务,筛检4252 批;建立高通量非靶向筛查技术,一次性筛检果蔬中农药残留350种以上,极大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开展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 B1 等快检产品验证评价;面向各市县区市场监管局200名一线监管人员,举办全省食品安全快检大培训,开展技能大练兵大比武。


图片80.png



图4 2022年食品安全快检培训暨技能大练兵大比武

2.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服务。重点实验室提高检验检测和服务创新能力,促进热带果蔬走绿色优质高效之路。批建以来,参与制订《澄迈福橙鲜果》等行业和团体标准18个,帮扶制订《冻椰浆(椰子乳)》等企业标准7个,参与建立“兴隆咖啡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专利“一种脂溶性芦荟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转化产品上市;为16 家生产企业/种养殖合作社提供“两品一标”认证产品技术服务,协助培育地方或企业品牌;抽检槟榔鲜果、烘制果、灌溉水等样品63 批次,为全省槟榔产业质量摸底提供数据支持;先后面向农业农村局、热作局、香蕉协会及生产企业等102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使用、规范生产、毒素防控及快速检测等培训。


图片78.png

图片81.png

图5 制定团体标准

(二)经济效益情况

我中心作为公益一类机构,虽不直接创收,但通过公益性技术服务,可间接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海南的水果有29科、53属,蔬菜120多个品种,香蕉、菠萝、芒果、龙眼等产量占全国90%以上。2020年,海南的蔬菜产量573万吨(产值258亿元),水果产量496万吨(价值280亿元)。目前热带果蔬的抽检不合格率约为3%,相当每年损失数十亿元。通过重点实验室,促进热带果蔬走绿色优质高效之路,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海南热带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科研创新成果情况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建设,在检验检测、安全技术及风险评估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创新成果,解决了多个市场监管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科学监管提供技术支持。下面实例列举大科研创新标志性成果。

1.检测技术及能力取得新突破

基于NanoBiT系统构建微量OTA检测新方法。以赭曲霉毒素A(OTA)纳米抗体为识别探针,研制“纳米抗体/纳米荧光素酶二元技术系统(NanoBiT)”新方法,用于微量OTA检测。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影响因子14.224)上发表SCI一区论文,该方法为快速、准确和特异检测食品中微量OTA提供了新的途径。

2.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国际接轨

提出灭蝇胺和啶虫脒影响豇豆品质的分子新机制。利用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农药灭蝇胺和啶虫脒能明显降低豇豆营养成分中柚皮苷和槲皮素含量。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影响因子7.129)上发表SCI一区论文,为新烟碱类和三嗪类杀虫剂影响豇豆代谢提供了新思路。

3.风险评估预警体系初步形成

开展海南地区芹菜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利用高分辨飞行质谱等技术手段,对海南18个市县流通领域的芹菜共计115份样品中359种农残进行高通量检测,检出率占72.2%,不合格率3.5%,应用危害物风险系数评估模型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供省局科学监管使用。

图片79.png

图4 报送海南地区芹菜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报告

4.深入开展热带果蔬品质及代谢研究

揭示海南黄皮中关键性口感物质及其作用机制。利用广靶代谢组学技术,对海南黄皮中关键性口感物质进行了筛选和验证,首次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在期刊Food Chemistry:X(影响因子5.182)上发表SCI一区论文,为海南黄皮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四)可持续情况

全方位打造重点实验室,符合总局验收要求,可进入正式运行序列。通过该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持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冬季果蔬安全,食品安全国门防线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加快形成标准统一、参数齐全和支撑有力的检验检测体系,集成创新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助于服务海南自贸港作为我国“境内关外”以及“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交叉枢纽的战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