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王进路)近日,山西省怀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5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第2期)》引发市民广泛关注。通告显示,该局近期抽检食用农产品、调味品、肉制品、餐饮食品等22大类食品共300批次样品时,检出14批次不合格产品。针对问题产品,该局第一时间启动核查处置,查清流向后采取下架召回、风险管控等措施,并对违规行为严肃追责。
食品安全关乎群众健康与生命安全,是民生保障核心。为何出现不合格产品?后续如何处置?2025年食安监管有哪些重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怀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解码食安监管“怀仁方案”。
聚焦群众关切痛点 抽检计划精准发力
据了解,《2025年怀仁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方案》全年计划完成监督抽检1050批次、监督检查150批次,总计1200批次,所有数据均录入国家食品安全抽检信息系统。
“今年我们抽检工作突出‘精准性’与‘针对性’,聚焦群众关切的痛点。”怀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分管食品安全的党组成员李保全向记者介绍,抽检重点锁定农兽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 “两超一非”、果蔬保鲜剂滥用等风险,实施差异化策略:对农批、农贸市场的米面油肉蛋奶果蔬等民生食品“周周检”,不合格信息及时通报农业农村部门;对中小学校园食品“双周检”(寒暑假除外),2025年覆盖60%,2026年实现全覆盖,结果同步抄送教育部门,筑牢校园食安防线。
三级工作机制护航,责任落实到人到岗
为保障抽检高效落地,怀仁市成立食品抽检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办公室、食品协调股、执法队等多部门力量,构建“分工明确、协同联动”体系。小组下设检验机构招标组、食品抽样组、后处理组,形成“抽样-检验-处置”闭环。同时,建立全链条责任清单,每个环节明确责任主体,确保问题不推诿、处置不拖延。
而在针对抽检工作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后处理组快速核查处置。“我们严格按‘五个到位’推进——调查取证、问题处置、原因排查、整改落实、信息公开到位。”怀仁市市场监督管理执法队副队长王肇清在采访中表示,今年全年的抽检工作分四期完成,目前对排查出的不合格产品生产经营者,查清销售范围与涉案数量,已依法采取下架、没收产品、罚款等措施,切实杜绝问题食品扩散。
王肇清介绍,核查处置有严格时限,原则上每件次不超过60日,结果经法制部门审核后,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我们不仅查处个案,更要深挖根源,通过技术帮扶帮企业建质量管控体系,实现‘处置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风险、提升一个产业’。”
关注重点领域整治 织密全链条监管网络
结合本地食安实际,该局今年聚焦重点区域、环节、品种开展多维度整治:加大城乡结合部、农村、校园周边、农贸批发市场等风险区抽检力度;针对生鲜电商、直播带货、餐饮外卖等新兴业态开展网络专项抽检;强化企业信用风险分类运用,对高风险企业提高抽检比例,对不合格企业跟踪抽检。
“我们严格落实省、市、县三级抽检统筹,用国抽信息系统校验功能避免重复抽检,提升效能。”李保全介绍,针对食品小作坊、小型餐饮、小型农贸市场等“三小”主体,重点抽检食用农产品与地方特色食品,并明确不将标签、感官等无需实验室检验的指标列为抽检项目,集中排查实质性风险。
在2025年怀仁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上重点部署的工作中提到,“搭建社会‘连心桥’,开展 ‘你点我检’‘食安宣传周’ 等活动,组织线下宣传15场、发宣传册10万份;健全监管‘保障链’,完成160名监管人员培训,配备10台(套)食品快检设备,增设便民快检点……”这些都是怀仁市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精细化推进,更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具体实践。
严字当头守底线 违法违规零容忍
“食品安全无‘小事’,每一次抽检都是对群众健康的承诺,每一次处置都是对违法的震慑。” 李保全表示,该局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查处。据统计,去年全市立案查食品违法案件154起,罚款58.56万元,移送司法机关9起,8人被终身禁止从事食品行业,形成强力震慑。
为持续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的整治工作,切实守护群众 “舌尖上的安全”,今年该局聚焦食品安全领域突出风险,重点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假冒肉制品产销及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通过强化刑事打击力度,从严查办一批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常态化曝光典型案例,并在节假日前开展专项曝光行动,以精准整治、强力震慑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下一步,我们会持续推进抽检常态化、规范化,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通过‘阳光抽检’‘透明处置’让群众看得明白、吃得放心。”怀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刘东表示,该局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每一项监管举措,守护好全市人民的 “菜篮子”“米袋子”“餐桌子”,为建设健康怀仁、平安怀仁提供坚实保障。